为响应共青团中央、团省委及校团委关于 2025 年文化科技卫生 “三下乡” 活动的号召,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组建一支由邱美华老师、张峰老师为指导老师,王艺蒙同学为队长,李紫怡、黄茄惠、李响、池帅、吴雨霏、吕昕阳、武珂羽、王佳璇为成员的 “青春乡约・艺起同行” 实践团,投身乡村振兴实践。实践团深入辽宁省庄河市大营镇,通过产业助销、农事参与、文化赋能等多元路径,以专业服务助力乡村发展,在基层实践中完成知识转化与能力提升。


设计赋新能 葡香引客来
为破解大营镇葡萄产业宣传载体单一问题,实践团于 6 月 27 日进驻后,在合作社及农户引导下深入核心种植基地,聚焦 “提升产品视觉辨识度、吸引采摘客” 的产业痛点,以 “设计赋能推广” 为切入点开展工作。团队入棚拍摄 12 个葡萄品种挂果特写及大棚生态等素材 500 余张,借助 PS、AI 设计 5 套海报方案,经多轮修改后投放于镇主干道、采摘园入口等 6 个点位。“果香大营・葡园胜境” 系列海报因呈现饱满果粒与生态场景吸引行人关注,据统计,投放一周内葡萄采摘咨询量同比增长 20.3%,部分合作社提前获得企业团购订单。

大棚践初心 劳作知农辛
为进一步了解大营镇葡萄产业,实践团深入葡萄大棚,在农技人员带领下走进3个示范大棚,正值七月湿热难耐的夏季管护关键期,团队聚焦修叶疏果核心工作,以“理论+实操”模式开启田间课堂:修枝组依 “留强去弱、通风透光” 原则修剪藤蔓,疏果组剔除果穗劣果,除草组清理垄间杂草。队员们在湿热环境中完成 5 亩大棚管护,修剪枝条 1200 余株、整理果穗 800 余串。此次实践让队员们向下扎根、亲近土地,在与农户的朝夕相处中,深切体会到每一串葡萄都凝结着农耕汗水。为后续设计工作融合农耕故事、提升作品人文与乡土内涵,增强农耕文化传播力奠定基础。

绘景赋新韵 文旅助振兴
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。为深化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认知,团队赴大营镇重点文旅项目竹庭庄园,经实地勘察与运营方共定主题,计划以墙绘串联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,构建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。35℃高温下,队员搭脚手架,先以粉笔勾勒图案轮廓,再分层涂刷丙烯颜料。更新后的墙体成为庄园网红打卡点,周末单日游客量增长 25%,吸引众多游客拍照留念。此次实践为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提供户外创作契机,实现 “艺术作品落地乡村、专业能力接受检验”的双向提升。

此次三下乡实践中,基层服务践行团成员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,在田间地头锤炼本领。未来基层服务践行团将与大营镇建立长期合作,持续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、文旅资源开发等帮扶项目,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闪光。(李紫怡) |